肾虚公子

唯爱疯狂撒糖🍬🍬🍬

海底月是天上月,奈何人是剧中人——神雕的结局是“真的”吗?

前几天看完了《神雕侠侣》,这是我拜读的第一部金庸小说,虽然在之前对全书已有一定的了解,但实际看的时候阅读乐趣还是远超预期,看完也很有些感触,想写一篇读后感,但动笔才发现想说的很多,写出来篇幅太长,所以分成几篇慢慢写。


下文其实只能算是这个标题的开篇内容,主要是论证神雕的结局不是作者的本意,这也是我理解神雕这本书的一个重要基础,分享一下~

............................................................................................................


对我而言神雕因何有趣呢?


先说一下结论,后面慢慢论证:


神雕的有趣是在于这是一本从头至尾都充满了障眼法的小说,以十六年之约作为分水岭,小说前四分之三的障眼法与后四分之一的障眼法所为目的截然不同,前四分之三的行文逻辑类似于“海底月是天上月”,作者先让读者的视角落于海面之上的一轮月影,然后他不停的告诉读者,你们看到的这轮月影是来自于海底的月亮,可海底有月亮吗?当然没有。而推测在原本的小说结构中,后四分之一的情节应该是一个由“假”及“真”的过程,作者会让读者的视野慢慢上移,直至看到天空中那轮明净皎洁的圆月,此时大家就会恍然大悟:原来前面“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假”不过是为了引出最后“卷尽浮云月自明”的“真”。


然而事实上这个由“假”及“真”的过程并不存在,因为更有趣的情况发生在故事之外——假作真时真亦假,读者竟然在文中春秋笔法的诱导下先认定了“假”,而作者显然被绑架了创作意志,他不再试图去揭开真相,而选择筑起更大的障眼法,将真相彻底裹藏起来,甚至这种掩饰延续到《倚天屠龙记》中,作者还要让一副桃花岛做派的黄衫女说出那句“终南山下,活死人墓,神雕侠侣,绝迹江湖。”


当然,反过来说,上面的结论要成立,是需要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神雕的后半部分并非作者的真正意志使然。


而这个前提如果跳出书中左右手互博般的春秋笔法,只看小说的基础设定的话是非常清晰的:


首先,从神雕的立意看:


神雕是三部曲之一,射雕抗金,神雕抗蒙,倚天抗元,三部曲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主线一脉相承,神雕作为中继的第二部,是需要有人在襄阳城破南宋灭国后,继承郭靖的遗志,如黄蓉一般运筹帷幄布局百年抗元大计的,而这个人显而易见只能是杨过。


在神雕结尾杨过是什么样的满级配置呢?他是西毒欧阳锋的义子,中神通王重阳的传人,师从过东邪黄药师,北丐洪七公传他打狗棒法,南帝一灯大师点化过他,老顽童与他称兄道弟切磋武功,北侠郭靖不惜豁出性命也要感化他带他回归正途,而顶级智囊黄蓉是他授业启蒙的恩师,更不用说还有林朝英、独孤求败的加持。他自己本身也是天资聪颖,根骨极佳又勤奋不辍,三十多岁武功就已经「渐臻入神坐照的化境」,在篇末华山论剑更是名列当世五绝,与怪物级的大宗师平起平坐。


而这新一任的五绝,即使是游戏人间的周伯通、卓尔不群的黄药师、慈悲为怀的一灯大师也都在书末扛起家国大义,为了守护天下苍生血战襄阳,老一辈的宗师都鲜明的表达了自己的立场,那继承了他们衣钵又能力点满的杨过,在书末跟个蛇女归隐古墓,“绝迹江湖”,这是什么史诗级的大笑话?


其次,从神雕的主旨看:


在射雕中靖蓉为还是婴儿“何过之有”的下一任主角取名杨过,并表字“改之”,“过而改之”这四个字不但代表了靖蓉夫妻对杨过的人生期许,也敲定了这个倒霉孩子一生难违的宿命轨迹。


那么杨过的“过”是什么呢?到了神雕的结尾他“改之”了吗?


如果只就书中情节而言,杨过所犯最大之过就是对郭靖的刺杀,这段复仇情节由16回「杀父深仇」杨过得知杨康因黄蓉而死,后经历绝情谷剧情,杨过真正实施复仇行为开始于20回「侠之大者」至第22回「危城女婴」杨过放下仇恨结束,以刺杀郭靖为“过”的话,“过而改之”的情节一共3回,占全书的十三分之一左右。


在这段故事中,杨过的形象由一个跳脱热血的江湖少年急转直下,自称也从绝情谷中的“浪子”变成了忽必烈面前的“小人”,在我们郭政委光明伟岸一片赤诚的映衬下,犹如一个卑劣无耻的跳梁小丑。


他此时的“过”是什么呢,为父报仇本是天经地义,杨过之“过”,并非是复仇本身,而是他因一己私欲选择在宋蒙交战之际投敌,置大宋百姓的安危于不顾,极卑劣的利用郭靖对自己的不设防来暗杀他,即使在他内心早已意识到父亲不是好人的情况下,仍要决定对郭靖痛下杀手,甚至不惜「假手于国师诸人取他性命,岂不大妙?」


杨过知道自己行为罪大恶极,他为自己找了借口:「我此刻刺杀郭靖,原是一举手之事。但他一死,襄阳难守,这城中成千成万婴儿,岂非尽让蒙古兵卒残杀为乐?我为了报一己之仇,却害了无数百姓姓命,岂非大大不该?…罢了,罢了,管他甚么襄阳城百姓,甚么大宋江山?我受苦之时,除了姑姑之外,有谁真心怜我?世人从不爱我,我又何必去爱世人?」


最后他在快坑死郭靖时「杨过这一下问得清清楚楚,更无丝毫迟疑,提起君子剑,便要往他后颈插落。」他选择了放弃,并豁出自己的性命守护郭靖。


这一段写得很动人——「其时郭靖正全力奔跑,杨过只感到他背上热气一阵阵传到自己小腹胸口,立时想到前晚他大耗真元,以内力为自己调气顺息的原意,而此刻他明明已可乘小红马脱出重围,只因听得自己一声呼叫,便不顾性命的冲过来相救。杨过从来没有父亲,遇到危难之时,内心总盼有个爱护自己、能保护自己的父亲,此刻身在郭靖背上,情不自禁的生出一股孺慕之情,只觉得郭靖便是自己所盼望的父亲,他可放弃自己一切来维护自己…杨过眼见他拚命救护自己,胸口热血上涌,那里还念旧恶?心想郭伯伯义薄云天,我若不以一命报他一命,真是枉在人世了。当即从他背上跃下,将君子剑舞成一团剑花,护住了郭靖,势如疯虎,招招都是拚命。」


郭靖以一个英雄的形象去誓死维护杨过「他可放弃自己一切来维护自己」——他满足了杨过自小到大对父亲的所有想象「他从两三岁起就盼望有个爱怜他、保护他的父亲,有时睡梦之中,突然有了个慈爱的“英雄”父亲」——在这一刻杨过拥有了真正的父亲,想象中的父亲就只得让位——「至于亲生之父,只不过是一个虚无渺茫的意念」,所以,这里与其说是杨过良心发现主动放下仇恨,实则是郭靖用不惜生命的爱救赎了杨过,从而没有让他因一念之差而万劫不复。


从这里开始,杨过对于他刺杀郭靖的“过”开始“改之”,他不但放下了个人恩怨,还在靖蓉夫妻光辉形象的感召下,视野超越了个人的“恩义仁义”,第一次觉醒了“家国大义”,大段截取一下:


「他初进襄阳,一心一意要刺杀郭靖夫妇,但一经共处数日,见他二人赤心为国,事事奋不顾身,已大为感动,待在蒙古营中一战,郭靖舍命救护自己,这才死心塌地的将杀他之心尽数拋却,反过来决意竭力以报。他自知再过七日,情花之毒便发,索性一切置之度外,在这七日之中做一两件好事,也不枉了一世为人。他也料得到郭靖既受重伤,敌军必乘虚来攻,是以力气稍复,即到城头察看防务。」


「郭靖夫妇适才短短对答的两句话,听在杨过耳中,却宛如轰天霹雳般惊心动魄。他决意相助郭靖,也只是为他大仁大义所感,还是一死以报知己的想法,此时突听到“国事为重”四字,又记起郭靖日前在襄阳城外所说“为国为民,侠之大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几句话,心胸间斗然开朗,眼见他夫妻俩相互情义深重,然而临到危难之际,处处以国为先,自己却念念不忘父仇私怨、念念不忘与小龙女两人的情爱,几时有一分想到国家大事?有一分想到天下百姓的疾苦?相形之下,真是卑下极了。」


「霎时之间,幼时黄蓉在桃花岛上教他读书,那些“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语句,在脑海间变得清晰异常,不由得既觉汗颜无地,又是志气高昂。眼见强敌来袭,生死存亡系乎一线,许多平时从来没想到、从来不理会的念头,这时突然间领悟得透彻无比。他心志一高,似乎全身都高大起来,脸上神采焕发,宛似换了一个人一般。」


「金轮国师双手各执一轮,站在屋顶边上,笑道:“杨兄弟,你东歪西倒,朝三暮四,成了反复小人,这滋味可好得很啊?”若在昔日,杨过听了此言定然大怒,但此时他思路澄澈,心境清明,暗道:“你这话说得不错,时至今日,我心意方坚。此后活到一百岁也好,再活一个时辰也好,我是永远不会反复的了。”」


这一段是杨过手执君子剑守护郭靖守卫襄阳,并严辞拒绝龙女偷郭襄换解药的高光时刻,那么经过一轮“过而改之”的杨过配得上手中的君子剑了吗?


很快君子剑给出了答案——杨过被君子剑斩断了执剑的右手。为什么呢?因为他为了守护那个「莫错杀了好人!好人怎能错杀的!」的郭靖,拉了个襄阳小兵点了穴带上郭靖的帽子假扮郭靖,「杨过…反手抓起背上那小兵往尼摩星手中一送,叫道:“郭靖给你”」,最后导致那名小兵被达尔巴、潇湘子、尼摩星争抢「拉成了三截」。所以,此时的杨过仍配不上一声“君子”——君子外圆内方,君子有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虽然他被靖蓉的大义所感召,但知道并不代表做到,他只是从“小人”重新变回了“浪子”。


那么“浪子”的杨过是什么样的?浪子杨过会为了保护陆无双直面实力碾压自己的李莫愁;浪子杨过会为了信守与洪七公的承诺,在大雪天忍饥挨饿一夫当关整整三天;浪子杨过会因为感念武三通对儿子的深情,而放弃自己仅有六天的生命给儿时欺凌过他的二武吸毒血,除了被复仇执念冲昏头脑外,浪子杨过虽性格偏激,但他的人性底色是温暖有血性的,而这样的杨过,还需要再“改之”吗?


这就应该再回头看为他赐名的靖蓉夫妻的期许:


黄蓉对杨过的期许,就是郭靖对杨过的期许「你郭伯伯爱我惜我,这份恩情,我自然要尽力报答,他对你有个极大的心愿,盼你将来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好男儿。」


而郭靖对杨过的期许是什么呢「只盼你心头牢牢记着“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这八个字,日后名扬天下,成为受万民敬仰的真正大侠。」


总结起来就是成为一个顶天立地、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


书中还有一群人也获得了“顶天立地”的至高赞誉「李志常道:“…咱们的创教祖师重阳真人是甚么人?你我的师父全真七子又是甚么人?…他们都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爱国忧民”,每人出生入死,都是曾和金兵血战过来的。”」——就是曾被杨过「叛师反教」的一群人…


所以,此时的杨过是可以当得起一个江湖侠客,但较之他以后需要扛起的重任还远远不够,他仍需要“改之”——那是怎样的“改之”呢?黄蓉是看得明白的——「这样的少年原本十分难得,但他心中有两个死结难解,一是他父亲的死因,二是跟他师父的私情。唉,我好容易说得龙姑娘离他而去…瞧他师徒俩的神情,此后万万分拆不开了。」在消弭了与郭家的仇恨后(3回,前后时间不过3 天就解决,岳父岳母和女婿能有什么深仇大恨呀),剩下唯一的问题就是杨过与龙女的纠缠捆绑。


而解开这种羁绊,不只需要杨过跳出被恩义勒索的思维怪圈,更需要他完成从“自哀怜,报知己”向“见苍生,证大道”的蜕变,也唯有杨过完成了最后一次凤凰涅槃,他才能真正成为继承靖蓉衣钵、担负光复河山重任的继往开来者。


那么到了书后期的武功绝顶的杨过,他完成了最终的“改之”吗?——并没有,他在等待了龙女十六年之后与她重聚,并在书末携手龙女离开了郭靖一家,从此“绝迹江湖”。


他成了「侠之大者」了吗?——也没有,「他说“大侠”两字决不敢当,旁人只好叫他作“神雕侠”」,十六年后的神雕侠虽然「行侠仗义,好打抱不平」,敢于私设公堂、杀奸臣,出入皇宫有入无人之境,但是相对于他过于强悍的实力来说,这些事难道不是轻而易举手到拈来吗?虽然他在襄阳战场上击杀蒙哥,名满天下,但也不过是一时之勇,他不曾在弹尽粮绝的襄阳围城中苦苦坚守,不曾为了兼济天下逆势而为殚精竭虑,比起那个「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的郭靖,十六年后的杨过依旧是那个活得轻飘飘的少年英侠,比起能接受让即将临盆的黄蓉守护自己、在战场上能放弃爱女生命的郭靖,杨过出走半生,归来仍是那个等不到姑姑就要作死跳崖的“浪子”。


所以直到书末,杨过的人生课题“过而改之”,只停留到了有“过”,也反思了“过”——「“可是我狂妄胡闹,叛师反教,闯下了多大的祸事!倘若我终于误入歧路,那有今天和他携手入城的一日?”想到此处,不由得汗流浃背,暗自心惊。」但还没有最终完成“改之”的进度。


再次,从神雕的行文方式来看:


这是神雕最特别的地方,神雕的主线背景是磅礴大气的华夏儿女自强不息,抵御外侮,但这个故事的第一章偏偏是“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伴随着凄惘诗句出场的是三个陷于极端感情的成年人李莫愁、武三通(义“父”)、黄药师(师“父”),以及后来被误了终身的陆无双和程英,很显然,作者就是要把家国大义和极端偏激的小情小爱放到一起去写,那怎么写?是以小见大吗?


显然不是,作者已经在王重阳和林朝英的故事里给这两种背道而驰的价值观碰撞的后果打了样:一个“从阳”——「重阳起全真,高视仍阔步,矫矫英雄姿。」,一个“朝阴”——「绝世之姿、妙龄之年」却作茧自缚幽居古墓郁郁枯萎,含恨凋零,他们最终无法携手是因为不擅表达爱意吗?他们又不是过芙,全书私下相处总共都没几个小时,他们「携手同闯江湖」、书信往来密切,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了解彼此,爱意点到即止就已足够,剩下的只是彼此奔赴,但一个“从阳”,一个“朝阴”如何能彼此奔赴呢?林朝英自始至终想的只是压制王重阳,得到王重阳,她从未站到王重阳身边去投身他所意愿毕生奉献的事业,否则以林朝英「文武全才,超逸绝伦…百年难得一见的人杰」之资质,他们在一起又何尝不是另一对靖蓉呢?但在作者的设定中三观相悖,纵是再惊才绝艳,也改变不了最终的“阴阳”两隔罢了。


那么截然相反的价值观,不能以小见大,那放在一起就只能反着写了,而这种反衬,“阴阳”怪气,在书中俯拾皆是,在神雕前期还算写得暗戳戳,犹抱琵琶半遮面,到了忽必烈攻打襄阳期间,已是昭然若揭,直接大咧咧摊在面上明写了,找几个特别明显的:


1、冯默风与杨过:


①面对外敌入侵


同样被师父坑死,一生凄苦、「神情委靡衰弱,弓腰曲背,看来加倍衰迈」,真正「世人从不爱我」的冯默风,在被蒙古人征召入伍时,选择保家卫国,舍生取义:「一人之力虽微,众人之力就强了…今日投向蒙古军中,就算送了性命,也要刺杀他一二名侵我江山的王公大将。」


而另一个逃离师父,此时撩妹左拥右抱的大好青年杨过——「杨过觉得他话不错,可是世上决没比寻找小龙女更要紧之事。他自幼流落江湖,深受小官小吏之苦,觉蒙古人固然残暴,宋朝君臣也未必就是好人,犯不着为他们出力,微微一笑,不再接口。」


而他的后宫之一马上见风使舵——陆无双心中偏袒杨过,道:「表姊,你师父门下的人物,除你之外,不是傻里傻气,便是疯疯癫癫。」——说家国大义是「傻里傻气…疯疯癫癫」


后宫之二程英「冯师哥是忠义之人,不忘师恩,是我辈的模范。你说他疯疯癫癫,说不定他却说咱们全无家国之情呢。再说,我自己又何尝不是傻里傻气、疯疯癫癫?」——好似深明大义,但屁股牢牢坐在杨过这边。


而杨过的反应更好笑——「杨过心中怦然而动,瞧她神色如常,猜不透她此言是否意带双关。」,他觉得程英说自己疯疯癫癫,是对他的爱慕,但实际上,这难道不是作者在「意带双关」吗?


这对比中谁扬誰抑已经再明显不过了——「冯默风说罢撑着铁拐,头也不回的去了,竟没再向杨过瞧上一眼。」我想着也是作者真正持有的态度。


②面对郭靖受困


「冯默风在军中眼见蒙古军残忍暴虐、驱民攻打襄阳,又眼见郭靖奋力死战,击退敌军,他与郭靖素不相识,更不知他是师门快婿,但知此人一死,襄阳难保,是以立定了主意,宁教自己身受千刀之苦,亦要救郭靖出险。」


而杨过——「杨过心想:倘若他拿住了忽必烈,蒙古人投鼠忌器,势必放他脱身。我再不下手,更待何时…杨过这一下问得清清楚楚,更无丝毫迟疑,提起君子剑,便要往他后颈插落。」


2、小龙女与众人


①谁的见识高?


「小龙女对蒙古人本无喜憎,听忽必烈称赞自己与杨过乃是良配,心中甚喜,喝了半碗酒后,容色更增娇艳,心想:“那些汉人都说我和过儿成不得亲,这位蒙古王爷却连说妙极,瞧来还是蒙古人见识高呢。”」


「郭靖大声怒道:“王爷,你说“民为贵”,真正半点儿不错。你蒙古兵侵宋以来,残民之逞,白骨为墟,血流成河。我大宋百姓家破人亡,不知有多少性命送在你蒙古兵刀枪之下,说甚么吊民伐罪,解民倒悬?”」


②什么最要紧?


「小龙女自来不会作伪,想到甚幺,便说甚幺,淡淡的道:“我只护着过儿一人,旁人死活可不和我相干。”」 


「郭靖脸色微变,顺手一拉黄蓉,想将她藏于自己身后。黄蓉低声道:“靖哥哥,襄阳城要紧,还是你我的情爱要紧?是你身子要紧,还是我的身子要紧?”」


③帮忙与捣乱


「他自知再过七日,情花之毒便发,索性一切置之度外,在这七日之中做一两件好事,也不枉了一世为人。他也料得到郭靖既受重伤,敌军必乘虚来攻,是以力气稍复,即到城头察看防务。」


「这时襄阳城中刺客虽去,郭靖、黄蓉未曾康复,兀自乱成一团。朱子柳与鲁有脚齐心合力,负起了城防重任。正当忙乱之际,小龙女却牵了红马过来,要他去交给杨过,说甚幺要杨过快到绝情谷去,以郭靖初生的幼女去换解毒灵丹,只把朱子柳听得莫名其妙,不知所云。」


当然书中,不止有大义与小爱的反衬,就是私情与私情之间也有明显的对比:


陆无双与程英在面对强敌李莫愁,毫无胜算时,会选择牺牲自己,将生的希望留在另外两人——「但此刻临危,她竟一心一意盼望杨过平安无恙,心中对他情深一片,暗暗许愿,只要能逃得此难,最好他与表姊结成鸳侣,自己死而无憾。」


公孙绿萼——「反正我要自尽,何不用此计向妈妈骗取灵丹,去救了杨大哥性命?他夫妻团圆,总不免要感激我这一心一意待他的苦命姑娘…为你取丹之事,决不能让你知晓。过了几年,你子孙满堂,自早把我这苦命女子忘了,又何必为了此事,使你终生耿耿于怀?」


虽然程、陆、公孙三人都对杨过一见误终生,是在感情上走极端的女孩子,但她们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都保留了人性善念,有可贵的成人之美。比起那个追求同死之乐,自己中毒活不下去就判男人死刑的龙女,不知道高了多少倍。


书中除了对私情小爱的反衬、对比,也有很明显的影射。


那一对避世隐居,不沾血腥,仙气飘飘,女强男弱,最后撕得你死我活,一起坠入深渊「一对生死冤家化成一团肉泥,你身中有我,我身中有你,再也分拆不开」的尺姐止弟究竟是谁呢?明眼人黄蓉在绝情谷里也适时吐槽了:「龙妹妹武功已这么高,再学十六年,难道真要把丈夫制得服服贴贴才罢手么?」


而作为文中小情小爱的隐喻道具「她说的虽是情花情果,却似是在此喻男女之情」——情花,作者也摆明了立场「杨过道:“那情花何等美丽,结的果实却这幺难看。”女郎道:“情花的果实是吃不得的,有的酸,有的辣,有的更加“臭气难闻”,中人“欲呕”。”」


文中唯一大剂量中了两次情花毒的杨过,第一次被郭芙断臂「流血既多,失毒亦复不少」救了性命,第二次食用断肠草(芙蓉花)彻底解毒。——谁有毒,谁有益呢?


只是作者在进行表达的时候用了一种及其大胆而趣味的写作方式——把他要“抑”的乔装粉饰起来,明明是个手腕高明、自私冷漠、毫无礼义廉耻的控制狂,却要给她加上与行为完全相反、刻意矫揉造作的旁白误导读者——「心如水晶,澄清空明,不染片尘,于人间欺诈虚假的伎俩丝毫不知。」、「于世事半点不明,识见便与一个天真无邪的孩童无异」,而把他要“扬”的那一方写成是迂腐的礼教卫道士,或者总被主角相救却始终猜忌的小心眼。甚至于把主角真正的魂牵梦萦的爱情也隐藏到了虚有其表的旷世绝恋之下。


假“扬”真“抑”,假“抑”真“扬”,虽然书中遍布这样的障眼法,但这只是写作趣味而已,作者真正推崇的价值取向是很清晰的,而在神雕结尾,身为主角的杨过没有“过而改之”,反跟着作者一直在批判的价值观代言人“小龙女”离开,岂不是作者在自降格局,自毁长城?


最后,从《倚天屠龙记》的呼应上看:


《倚天屠龙记》顾名思义,就是倚天剑和屠龙刀,它们由三把刀剑所铸,淑女剑的主人是郭芙,而君子剑和玄铁剑是杨过的佩剑,三把剑都“铸人”了靖蓉的刀剑计划之中,那人呢?以书中一贯的隐喻,是不是也该“铸人”其中了呢?


何足道一个棋道高人却要「棋力虽然平平」的郭家姑娘,指出「何不径弃中原,反取西域?…即使弃了中腹,仍可设法争取个不胜不败的局面。」刀剑计划是百年大计,可不是只要一把刀一把剑就足以完成的,其时南宋灭亡,抗元大计要开辟新的领地,组建新的势力,靖蓉为国捐局,五绝中除了杨过,其他的宗师都已是耄耋之年,谁还有这样的能力担此重任?既然神雕书末封了杨过“西狂”之称号,那他「反取西域」运筹布局是不是就很合理?


神雕中那个始终「手提长剑,护在母亲身前」、「双轮利口不住在她脸边划来划去..手中长剑的剑头已给金轮砸断,兀自咬紧牙关恶斗」从不退缩的美少女战士郭芙,为什么没有随靖蓉一起殉国,她去了哪里?还是在襄阳城破之前就早已有了新的使命远离中原了呢?


而神雕结尾「树巅乌鸦啊啊而鸣」,倚天开头《无俗念》「瑶台归去」,还需要说得更明白吗?


所以,不管从神雕的立意、主旨、行文方式,以及与倚天的呼应关系来看「神雕侠侣,绝迹江湖」都不是作者本意的结局,关于这一点作者虽然从未在书外承认过,但他已经写进书里了:


「杨过直身子,道:“不错,不过我这掌法中逆中有正,正反相冲,自相矛盾,互冲互克,不能自圆其说。”周伯通想了片刻,不明其理,搔头问道:“那是甚么?”杨过道:“此中详情,可不足为人道了。”」


这里书中说的是黯然销魂掌的“倒行逆施”,但作为一个可以打出来的掌法,必定背后有他的发劲理论,怎么会「逆中有正,正反相冲,自相矛盾,互冲互克」到了「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步了呢?——又不是抓着自己的头发,左脚踩右脚往天上飞?——能打的出来的掌法,必定是能自圆其说的。


在我的个人阅读感受中,我认为这是一句作者借杨过之口的吐槽,说是神雕这本小说写法「逆中有正,正反相冲,自相矛盾,互冲互克」,只是作者玩太大(最后被读者胁迫了)导致被迫改了结局,而「不能自圆其说」,但作者已经在障眼法之下将各种线索留在了神雕和倚天书里——既然已经不能自圆其说了,那就让读者自己去选择,愿意看杨龙的可以看面上的旷世绝恋,喜欢看过芙的也可以享受抽丝剥茧水落石出的乐趣,而作者选择不再开口去解释——「此中详情,可不足为人道了」。


既然是作者开口了,书中的人物自然是要卖面子的,所以武痴周伯通一点也不好奇纠缠了——「嗯了一声,不再说话。」


而在我看来这种作者借书中人物开口的情景书里不止一处,它们可以认为是神雕书中的观景点,站到上面会发现不一样的视角,比如,新修版中增加的备受非议的一段:


「小龙女问道:“你不见我后,一天想我几次?”

杨过道:“你走了之后,我便出来寻你,从早到晚便在寻你,只大叫:“姑姑!姑姑!”

小龙女微笑道:“那么你想我不想?”

杨过道:“当然想啊,一天至少想两百次。”

小龙女道:“两百次不够,我要三百次。”

杨过道:“我一天想你四百次,上午两百次,下午又两百次。”

小龙女道:“你吃饭的时候也想我,又多一百次,一天想五百次。”

杨过道:“我吃饭的时候也想你,想啊想的,心不在焉,把面条吃进了鼻孔里去。”

小龙女噗哧一笑,说道:“那就不好过了。”

杨过道:“我不理,鼻子一吸,把面条从鼻孔里吸了进去,嘴巴再一吸,就到了嘴里,再一吞,就吞进了肚里。”

小龙女扁扁嘴道:”啊唷,那可脏死了。”

杨过道:”不脏,不脏,我从小就这幺吃面条,味道还挺好的。我吃饭时想你,嘴里轻轻叫着”姑姑!姑姑!”,嘴巴没空,就用鼻子吃面条。”

小龙女心中感动,说道:“过儿好乖!你晚上不睡觉,又多想一百次。”…

小龙女叹了口气道:”…那你在睡梦里也想着我了,又多一百次。以后我们分开了,你每天至少要想我六百次。”

杨过道:”以后说什幺也不分开了。真要分开了,我每天想你七百次。”

小龙女道:“八百次!”

杨过道:“九百次!”

小龙女道:“一千次!”

杨过心热如火,忍不住就要揽过她来吻她。」


有很多人说是查老先生年纪大了,写情琼瑶化,但是作为一个能写出「四海列国,千秋万载,就只一个阿朱。」、「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的大师,就算写作趣味再怎么劣化,也一定还是能分得清“恶心”和“深情”的——在神雕书中,他对这对师徒的旷世绝恋一直都是暗戳戳的贬抑,但耐不住这么多年读者还是看不懂,他也憋不住「此中详情,可不足为人道了」,直接把他的态度——“恶心”又一次更明显的写出来了——之前是暗写「情花的果实…“臭气难闻”,中人“欲呕”。」


在文中,这段话出现在大胜关英雄大会上,这里小龙女找上门,杨过逃跑失败只好继续当乖徒弟陪她cosplay,也是从此时开始杨龙两人在书中的关系从师徒正式转变为情侣。


在此之前,有写到2次杨过吃面,他都没有展现用鼻孔吸面的特殊癖好,同时杨过逃离师父的路上虽然经常给自己心理暗示,但实际上他和陆无双搭伴不要太开心,也并没有「一天至少想两百次」师父,所以,这就是一对“假情侣”说的一段“从头假到尾”的骚话。


同时,这段对话也是这对师徒之后在整本书里“旷世绝恋”的缩影—— 一场没有任何爱情基础的骚话比赛。


而用鼻孔吸面条形容爱意,可以理解为当事人杨过对这种cosplay的一种逆反,但把他想成被作者上身吐槽更好玩——明明假的要死的骚话比赛,你们还信,还害我改结局,来啊,一起恶心啊!所以,那个真正表演了用鼻孔吸面条的人是谁呢——就是作者大人本人啦~


…………………………………………………

神雕读后笔记

聪明蓉儿的究极疑问:过儿,过儿,你到底在想什么?

聪明过儿的反复横跳:我到底怎么了? (上)复盘篇

聪明过儿的反复横跳:我到底怎么了?(下)解疑篇

关于情花毒的一点思考

十六年前的绝情谷发生了什么?——小龙女的To Be or Not to Be

十六年前的绝情谷发生了什么?——郭芙的情难自抑

十六年前的绝情谷发生了什么?——杨过的哀莫大于心死

评论(85)

热度(489)

  1. 共24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